趙錫成,華裔航運巨子
2012-10-15 17:03: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紀念朱木蘭 哈佛命名研究中心
趙錫成在捐贈儀式前的聲明中稱:“在木蘭回歸主恩懷抱前,我們共同度過了60個美好和難忘的春秋。在我們攜手共度的人生歲月中,木蘭給予我無條件的愛、信任和堅定信心;我永遠感激木蘭堅定不移地支持我們的夢想及所付出的努力,并在生命中任何階段所給予我的鼓勵。
因為木蘭畢盡其生致力追求并推動優質敎育及強化中美文化交流,充分符合及展現了哈佛大學崇尙學習的敎育精神。因此,本人謹借此捐獻紀念愛妻曁知音朱木蘭女士并聊表對她無盡的思念及敬意”.
哈佛商學院院長諾利亞(Nitin Nohria)敎授在捐贈儀式上致詞說:“趙氏家族是對美國夢的最好詮釋和體現。這份厚禮別具深意之處,是它背后趙氏家族的故事。他們移民到美國后重建生活,并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充分展現了趙博士及夫人的果敢與堅毅。”
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Drew Faust)敎授說:“趙氏家族堅定地致力于為更多的學子進入哈佛大學創造機會,并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工商界領袖建立一個溫馨的進修環境。今年是哈佛商學院第一位女性學生畢業50周年,而這份捐款用以建造以趙氏家族杰出女性命名的硏究中心,非常有意義。”
波士頓市長曼寧諾的發言頗具幽默感,他指出,哈佛大學在波士頓所占的地盤已經超過了在劍橋市的地盤,哈佛商學院建造新樓都需要經過他的審批。他指出,波士頓是一座移民城市,而華人是波士頓第二大少數族裔。 “趙家的成功也是移民在美國成功的典范。謝謝,謝謝,謝謝。”與會者也隨著市長的連聲道謝鼓起掌來。
曾于2001年至2009連續兩屆擔任美國勞工部長,并為美國史上第一位被任命為總統內閣成員的美籍亞裔女性趙小蘭,當天代表父親趙錫成致詞時表示:“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母親總是向我們強調,我們擔負著為社會做出貢獻的責任,而且要對人仁慈慷慨。”
據悉,該中心將成為每年一萬多名進入哈佛商學院學生及企業界主管進修的門戶,同時作為活動中心,成為增進進修學員與敎師、碩士班及博士班學生間相互聯系和交流互動的場所。
新大樓將由著名的Goody Clancy建筑師事務所負責設計,該中心將取代克雷斯基(Kresge)大廳目前所在的位置。哈佛商學院規劃于2014年為該中心破土奠基。
朱木蘭:生命的航行中平凡與偉大的華人女性
當朱木蘭1961年坐船帶著大女兒趙小蘭和她的兩個妹妹前往美國同丈夫趙錫成團聚的時候,她充滿了對分離三年后重逢的期盼。她也許沒有想到,她8歲大的女兒趙小蘭有一天會成為美國的首位華人女性政府內閣官員,而她的名字有一天會和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研究中心聯系到一起。
在11晚同趙錫成、趙小蘭父女的專訪中,趙錫成用筆給記者寫下“定力:能克服一切困難,遠見:有大目標”來概括朱木蘭的人格,這也正是趙氏家族在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中乘風破浪的壓倉石。
趙錫成1927年出生于上海農村,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貧下中農”.出生于安徽一個富裕的家庭,朱木蘭小趙錫成3歲,她的母親也受過良好的教育。對于成長于1930年代的趙錫成和朱木蘭來說,他們經歷了太多的戰火紛飛和顛沛流離。因戰事,朱木蘭從老家安徽先后來到南京和上海嘉定。在嘉定一中的同學的未婚夫是趙錫成的好朋友,他們在一次聚會中相識。雖然兩人的家庭背景迥異,但是當他們第一次見面時,就有一見如故的感覺,從而開始交往。
1949年,朱木蘭先去了臺灣。在上海交大學航運的趙錫成在5月份登上了一條輪船,準備完成畢業后的最后一次實習,父親從家里來給他送行,也是他們見的最后一面。輪船出海后三天,上海被解放,輪船最后開往了臺灣。到臺灣后,趙錫成四處打聽朱木蘭的下落,終于在兩年后重逢,有情人終成眷屬。
1958年,趙錫成得到赴美國留學的機會。已經育有兩個女兒,懷孕7個月的朱木蘭堅定地支持丈夫到大洋彼岸追尋他的航海夢。“我的太太是個非常注重教育的人,有這么好的留學機會,她不愿意看到我放棄,”趙錫成說。
在12日的捐款儀式上,哈佛商學院院長諾利亞(Nitin Nohria)教授說:“朱木蘭在等到自己的女兒們都學業有成時,才開始追求她自己的夢想,在50多歲的年紀獲得了亞洲語言和文學碩士學位。我們為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研究中心所代表的精神感到無比自豪。”
在1961年來美國的輪船上,一位普通母親帶著三個女兒期盼著同丈夫久別重逢。她們也許經歷過風浪,但是有朱木蘭這位平凡與偉大母親的導航(產品庫 求購 供應),女兒們對一個陌生的國家充滿了希望和幻想。